这里的戏剧最“会昌”
池涛是会昌采茶歌舞剧团党支部书记,除了行政职务之外,他还是当地著名的采茶戏演员。10月17日,池涛离开了自己演了16年的故土,受邀参演经典名剧《暗恋桃花源》专属版,在剧中,池涛扮演老陶。地点是上剧场——赖声川专属剧场。
池涛是会昌采茶歌舞剧团党支部书记,除了行政职务之外,他还是当地著名的采茶戏演员。10月17日,池涛离开了自己演了16年的故土,受邀参演经典名剧《暗恋桃花源》专属版,在剧中,池涛扮演老陶。地点是上剧场——赖声川专属剧场。
赣江两岸突然炸开一片光海,无人机编队在天上拼出“落霞与孤鹜齐飞”,不是特效,是真的人在天上写字。
由于承担完成了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脚色制与地方戏的兴起研究》,本人手头有较多中华梨园花部演化的资料,虽然正是基于深入研究,越来越不认可戏改运动的“制造地方戏”(兰州大学李秀伟有《制造地方戏——论剧种化对中国戏曲之形塑》一文,我们认可其提法),这涉
否认黄梅采茶戏是黄梅戏的源头,确实就等于切断了黄梅戏历史的根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这个论断的深刻性:
黄梅戏与黄梅采茶戏的关系,常被描述为“同源一体”,但在当代语境中,两者却被有意无意地“分家”:一边说黄梅戏起源于黄梅采茶戏,一边又将黄梅采茶戏边缘化,甚至“弃之若敝履”。这种现象背后,既有历史演变的客观原因,也有文化话语权争夺的复杂背景。
在江西高安,有一种声音穿越百年时光,依然婉转动人——那就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安采茶戏”。其婉转的唱腔、丰富的管弦乐,每一个声音细节都是这门传统艺术的灵魂所在。然而,在现代剧场中如何原汁原味地还原传统戏曲,成为高安采茶戏艺术中心面临的一大挑战。
9月18日,“2025国际传播高校联盟”走进江西高安活动顺利举行。近十名来自不同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深入赣中腹地,通过深度文化体验之旅,零距离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安采茶戏的独特魅力,与非遗传承人及当地小学生展开精彩互动,完成了一场生动的跨文化对话。
小时候的罗晋,说实话挺调皮。他家里都是医生,爸妈平常也忙得很,可他没像别人家孩子那样安静地坐着。一天到晚不是在树上折腾,就是河里摸鱼。
经典永流传,乡音入荧屏。由瑞昌市第四幼儿园与瑞昌市采茶戏保护中心联合选送的瑞昌采茶戏《梁祝》,将于9月7日晚上7:00在CCTV-11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正式播出。这是地方传统戏曲与幼儿艺术教育的一次创新融合,也是瑞昌采茶戏这一国家濒危剧种走向全国观众的重要契机